B广东戏曲电影观察:年轻化创新表达传统艺术,粤剧电影又上新

广东戏曲电影观察:年轻化创新表达传统艺术,粤剧电影又上新

3月11日至14日,第28届香港国际影视展广东馆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亮相,广东省电影局、广东省广播电视局和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组织了近50家优秀影视机构组团参展,向全球客户介绍近百部优秀影视作品,推介广东影视视听技术,展现广东影视产业全链条的创新与服务能力。

近年来,得益于文化强省建设的扎实推进及高品质文化供给工程的深入实施,粤产电影精品佳作层出不穷,影响力节节攀升。在此基础上,粤产电影努力传承包括岭南文化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在艺术探索上力求多元和深入,着力打造粤剧电影品牌。

粤剧电影繁荣兴盛,渐行成为粤产电影乃至岭南文化和人文湾区建设的一张鲜活的名片,这一点在第28届香港国际影视展广东馆及其系列活动中得到充分展现——以《谯国夫人》《三水女儿·红头巾》为代表的粤剧电影,吸引了众多海外买家前来广东馆咨询与了解。

究竟,为什么粤剧电影能够强势出圈?它们又是何以代表岭南?又何以能推动人文湾区的活力绽放?

借他山之长,扬己之盾

以粤剧电影为代表的广东戏曲电影正扬帆

戏曲电影由来已久,自粤剧百余年风华史上,戏曲的电影化与电影的戏曲化探索从未间断。早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,红线女就尝试推出过《藕断丝连》《我为卿狂》等粤语电影,为电影的戏曲化探过路。可以说,广东发展粤剧电影,文化根脉深厚,群众基础优渥。

都说,“文章合为时而著,歌诗合为事而作”。广东省传统文化促进会执行秘书长黄璇娟向南都记者分析,南粤地处岭南之地,临东南沿海,借助通江达海之便,与海外进行商贸往来,因而岭南文化既有农耕文化的务实进取的特点,也兼具海洋文化的开放性特征。这决定了广东人敢为天下先,勇于创新,善于创新的特点。“这种文化特质的影响几乎是方方面面的,体现在科技领域就是领学争先,而体现在文化界,就是兼容并包、海纳百川,而有容乃大,敢于做加法,敢于向外融合,求新求变,所以百花齐放。从这方面切题,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广东出品的‘粤剧电影创新三部曲’首部曲《白蛇传·情》,会选择从宋韵文化开端,关注的是远在千里之外西湖边的故事。”

借他山之长,扬己之盾,本就是岭南文化的一大特色亮点。

《白蛇传·情》由张险峰执导、莫非编剧,曾小敏、文汝清主演,是由珠江电影集团有限公司、广东粤剧院打造的中国首部4K全景声粤剧电影,取材于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《白蛇传》。2023年,第十八届、第十九届中国电影华表奖颁奖典礼上,它以戏曲电影崭露头角成为粤产优秀电影代表,得到了华表奖评委的一致认可,最终拿下了第十九届华表奖“优秀故事片奖”,这也是广东电影近年来在国家电影三大奖中获得的至高荣誉之一,成为广东电影极具荣耀感的高光时刻。

应时代之问,迎时代之新

粤剧电影新作亮相广东馆

在本届香港国际影视展广东馆中,珠江电影集团与广东粤剧院联手打造的粤剧电影《谯国夫人》《三水女儿·红头巾》共同亮相,两部新作品与此前的《白蛇传·情》共同组成了“粤剧电影创新三部曲”。

其中,《谯国夫人》在广东馆系列推介会上进行推介,据主创团队介绍,该片讲述南北朝时期政治家、军事家、社会活动家冼夫人为维护国家统一、促进民族团结、推动岭南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感人故事,去年荣获第36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戏曲片奖,将于今年在全国公映。

《三水女儿·红头巾》在3月12日举办的广东省重点电影项目发布会上作正式发布,珠江电影集团董事长、影片出品人王垂林,广东粤剧院院长、影片领衔主演曾小敏上台对影片进行推介。

王垂林介绍,《三水女儿·红头巾》取材于具有浓郁地域特征和文化特色的粤剧剧目,呈现上世纪三十年代,广东三水女性群体“红头巾”下南洋,于千难万险中绽放生命力的历史故事。

曾小敏进一步介绍,“红头巾”因头戴鲜红色的头巾而得名,一是为了方便识别群体,二是方便遮阳,在干重活的时候遮挡泥尘。她们以女性之躯在新加坡建筑工地从事重体力劳动,建起了上世纪六十年代的亚洲第一高楼,并靠自己的双手供养亲人和故乡。时至今日,新加坡仍对这个群体称颂有加,相关事迹被写入新加坡的小学教材,她们为新加坡城市建设贡献的巨大功绩被长久纪念。

现场,曾小敏还展示了舞台版所使用的红头巾,“她们戴上这块红布,肩上挑起最重的担子,凭借勤奋坚毅、笃定自强、不屈不挠的精神,捱出美好的人生与愿景,获得了世界的认可和尊重。”

王垂林透露,《三水女儿·红头巾》将于今年开拍,同时,电影镜头将从中国广东延伸到新加坡,展现多元文化碰撞交融、相互影响、共同发展的时代画卷。“我们将继续深化探索粤剧与电影融合的创新方式,着力以年轻化、电影化的方式创新表达传统粤剧艺术,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,促进文明交流互鉴。”

这些优秀的戏曲电影虽然都有同名舞台剧的基础,但都并非舞台剧的简单再现,而是遵循了电影的本质,将戏曲与电影两种艺术有机融合进行再创作,较好地平衡了“戏曲”与“电影”之间存在的美学冲突。

《谯国夫人》的导演萧锋此前拍过《袁崇焕》《红鬃烈马》《满江红》《红军故事》等京剧电影,但拍粤剧电影还是第一次。他告诉南都记者,经过电影和戏曲几代人的共同努力,无论是京剧还是粤剧,戏曲电影都已成为戏曲文化的一种重要的传播方式。

“我们通过多部戏曲电影的拍摄制作,深切认识到电影艺术和戏曲舞台艺术有一种看似绝然不同,实际上却是非常接近的东西——舞台上的虚实相生、时空自由、有无结合、天马行空等美学理论,与电影的蒙太奇理论有很多相通性。”

广东药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吴晓斐表示,新时代新征程,岭南文化要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,须紧扣中国式现代化的主题,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,既要反映传统民系文化的底色,又要融入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。

作为岭南文化的发祥地,广东拥有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,城市开放包容,给予电影人良好的创作环境。广东电影界大胆积极守正创新,在“南国红豆”等传统戏曲文化上做加法,扬优秀传统之长,用文艺回应时代之问,遂构成了今日之文化图景。

向本土回归,厚积薄发

广东电影要想更新、更开阔的发展,不仅需要开放包容地吸收与接纳新时代新风尚的变化,迎面新挑战、创造新变化,也需要不忘初心,向内根植文化发展的土壤,从历史经验中寻找发展的新动能。

《谯国夫人》主创代表表示,如果说《白蛇传·情》代表了广东戏曲电影向外求新、求变的一次大胆尝试,那么《谯国夫人》和《三水女儿·红头巾》则象征着广东电影人向本土文化回归,是厚积薄发后的深垂努力开出的花。

“从民间传说、古代历史题材,再到近代历史故事,从远及近,从外到内,三部不同题材的粤剧电影将持续进行创新性尝试。”王垂林说,近年来,珠影集团聚焦电影主业主责,持续在选好题材、讲好故事、拍成精品上下功夫,着力打造具有中国风骨、岭南风韵的精品力作。

其实除了粤剧在求新求变外,各地各区也纷纷依据各自文化特点的不同,寻找借助戏曲 电影的方式,让本土文化被看见。

南都记者整理相关资料发现,2022年11月3日,在第四届、第五届中国戏曲电影展推优表彰盛典上,广东出品的粤剧电影《白蛇传·情》《南越宫词》共获五项荣誉;2021年7月27日,由中国戏剧家协会、广东省戏剧家协会、广东汉剧传承研究院、广东优创合影文化传播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出品的广东汉剧戏曲电影《金莲》在增城1978电影小镇开机拍摄,立志打造成叫得响、立得住、传得开的优秀之作。

这些戏曲电影都在如何结合时代审美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,在新的时代下展现了新的面貌、取得了新的成果,在戏曲与电影结合方面进行了突破性的创新。

讲好广东故事、大湾区故事、中国故事,助力广东文艺高质量发展,广东正在以打造“粤剧电影创新三部曲”作为重要的突破口,在此基础上,打响并擦亮广东“粤产电影”品牌。 

统筹:贺蓓 钟欣

采写:南都记者 吴凤思